2021年5月29日,由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国财经政法大学、西南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杂志社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山西大学副校长孙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祁传华副编审和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乔瑞金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孙岩教授代表山西大学对学界同仁长期以来对山西大学哲学学科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对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出版《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丛书》表示祝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祁传华副编审回顾了出版社与山西大学长期以来的合作情况,充分肯定了这套丛书对推进和深化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的重要意义。乔瑞金教授对长期予以《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支持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开幕式最后,孙岩副校长和祁传华副编审共同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发行揭幕。与会学者围绕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展开了进一步深入交流。
关于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议题,与会学者主要围绕《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做了讨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全册11本共计300余万字,包括《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思维逻辑》、《霍尔文化批判思想研究》、《吉登斯社会哲学思想研究》、《科琴分析哲学思想研究》、《伊格尔顿文化批判思想研究》、《安德森“类型学”唯物史观思想研究》、《霍加特文化实践思想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思想转向研究》,《汤姆•奈恩唯物史观的民族主义思想研究》、,该丛书是目前国内关于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题最大规模和最具全面的成果展现。该丛书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实现了整体学术脉络的宏观把握与经典人物核心思想的深层挖掘的结合。它不仅从历时层面,纵向铺展了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人物代际的追踪;而且从共时层面,横向剖析了具有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价值的系列命题,在时间序列与结构序列的双向维度中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总体释义。《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丛书》自2020年8月筹备出版以来,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和众多好评。特别是在2020年《新华文摘》第15期的封面二上,对丛书进行了整版报道和推荐。《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是研究所成立以来精心打磨的学术精品图书,代表了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一直以来以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持续关注,体现了研究所作为国内“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研究重镇的实力。
与会者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丛书》给予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认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整体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时代精神和学术品格。他们秉承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深入英国的现实社会,针对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的新变化,对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剖析和批判,并由此形成了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遵循历史本体论的马克思主义、关注文化与社会历史互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注重历史与科学并重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段忠桥教授充分肯定了山西大学乔瑞金团队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贡献,指出这一学术团队无论是成员组成还是已达到的学术成果,无疑是国内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最具实力和优势的团队,同时,认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呈现形式主要在英美,并倡导国内学界继续转向英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西南大学黄其洪教授指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在乔瑞金教授的带领下,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重镇。《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丛书》的出版是国内学术界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国内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进入到一个向纵深发展的阶段。其中,乔瑞金教授的《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思维逻辑研究》一书,可以说是对整个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次重要推进,它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文笔优美,着实让人佩服。
长治医学院李华荣教授表示,乔瑞金团队经过二十多年不懈努力形成《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丛书》的出版,见证了一个学术团队持之以恒朝着一个研究方向的努力与发展。他认为,一方面,这套丛书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提供重要来源;另一方面,这套丛书体现了学术理论意义的方向,即在于指导实践,在于赋能社会,在于推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这套丛书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学者的中国意识和当代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建刚研究员指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丛书》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形态的分析,对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时代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他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期刊特点,指出办刊选稿的四个原则:创新性、学术性、现实性和规范性。
山东大学李勇副教授认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思维逻辑研究》聚焦文化批判的新历史主义思维、变革社会秩序的新理性主义思维和实现社会制度革新的新人道主义思维,三个维度的思维进程,整体上很好地诠释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布局和发展方向。他进一步对新历史主义思维进行了阐释,从科学主义传统和历史主义传统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如何将马克思主义进行英国化和本土化的历史脉络进行了系统分析。
北方工业大学刘娟讲师阐述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丛书》所涉及的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的问题。她以总体性和辩证法为主线,以意识形态论为主题,将整个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划分为三种模式,即文化经验论,文化结构论和文化审美论。
山西大学陈治国副教授指出,《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丛书》的出版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展示了英国的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全貌,无论是从理论的广度与深度上来说,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推进国内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的议题。大会围绕王雨辰教授主编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丛书》的筹备情况进行了讨论。武汉大学李佃来教授提出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路线的问题。他认为,一方面要“往前做”,要以前沿跟踪的方式去捕捉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动态;另一方面要“往回做”,要做回到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这有这样才能充分吸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丰富资源。南京大学刘怀玉教授以“理论的旅行、越界与传导”为标题,对英美马克思主义与欧陆马克思主义的相互关系做出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的王晓升教授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满足了存在论的需求了吗?”为题,对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做了历史的梳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颜岩教授以“超越正义还是动态正义——赫勒的正义观及其对《哥达纲领批判》的解读”为题,阐释了赫勒动态正义和不完备的正义概念。清华大学夏莹教授阐述了以星丛式和图像思维理解《资本论》的问题。黑龙江大学杜红艳教授系统分析了东欧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相互关系。北京师范大学郑伟副教授以萨特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视角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分析展开交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晓溪讲师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问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鲁宝讲师讨论了日常生活的神秘化意识及其批判性超越的话题。与此同时,会议还收录了围绕这一主题学者提交的论文。王雨辰教授“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逻辑及其当代价值”一文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逻辑不仅在当代西方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理论效应,而且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和解决中国现代性问题的重要理论资源”。张亮教授“英国马克思主义的战后发展”一文提出,“后马克思主义究竟是怎样一种思潮,应当如何理解它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阵营尤其是英国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地位和意义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回到英国马克思主义战后发展史中去。”
在闭幕式上,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乔瑞金教授对此次学术研讨会做了总结发言。乔瑞金教授首先高度肯定了本次学术交流,表示今天发言的十多位老师都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涉及到基础理论,还涉及到很多很重要的问题。乔瑞金教授结合各位老师的学术交流就本次学术活动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的来说,他认为这次学术交流是非常“实的”。第一,讲实话,各位老师的发言是在联系个人的教学、科研和实际的思考来真诚的讲问题的。会议认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包括英美马克思主义人物、思想和观点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贡献的承认,充分认识到国外马克思主义对于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第二,做实事,今天不仅见证到了实物,如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还见到了各位作者、各位老师,见证到了各位老师齐聚一堂在实打实地做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我们共同见证了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英国新马克思哲学丛书》的发行和即将出版《国外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丛书》的筹备,这标志着国内学界长期以来对国外马克思主义长期耕耘取得的成果和突破。第三,面对实情,各位老师的发言都是面对着真实的中国的现实,都是在讲我们要怎么面对实情来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怎么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问题。第四,真情实感,这种实感在于无论各位老师在做哪一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都有所感悟,而灵感就来自于悟性,有了灵感,之后会做出思考、论证,从而会出现思想,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乔瑞金教授强调,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思想体系、学术体系,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不仅为我们所用,还要引领世界潮流。最后,乔瑞金教授指出,这次学术活动标志着我们走向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实学”阶段。所谓“实学”,就是要以“实”为追求,以“实”来阐释我们的观点和思想。
文字:马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