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第145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历史意义

    2021年10月15日16:00—18:00,在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报告厅,成功举办我所145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本次有幸邀请到了武汉大学汪信砚教授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历史意义”的学术报告,论坛由邢媛教授进行主持,邢媛教授介绍了汪老师在哲学领域的重要学术成就,同时对汪老师对山西大学哲学学科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

df88263391534732ac10a3162ab9dfe1.jpg

    汪信砚教授在报告开始首先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在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以后,历次代表大会中都会讨论的问题,也是当代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此次报告汪教授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两个基本问题。

358b0f9575eb4790a05bd0da0a032ca4.jpg


a39bddb27d8c46159040d15afaacab91.jpg

    第一个问题,汪教授谈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概念上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它的理论目标就是创造和不断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目标是探索和推进中国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同中国的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相结合。其次,汪教授谈到19世纪后半叶到今天,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走过了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个别的、地域性的,而是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的。同时还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不同国家有不同文化和社会现实,当我们把普遍性理论与具体的社会现实结合时,就需要将其具体化、民族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并不在于其特定的内容和形式,而在于其精神实质,在于其立场、观点、方法,在于其基本原则,我们完全可以用中国的内容和形式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并根据时代的内在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发展,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性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包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提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推进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有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中国实际从来都是一定的国际环境、世界形形势下的实际,与外部世界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

    邢媛教授在最后总结道,汪教授从世界历史的视野,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史的主要脉络,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中给我们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大的非常重要的主题,尤其对于哲学学科的同学,今天如何做好哲学学科,在做哲学学科的过程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诉求、价值立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中国实践问题的回答力、解释力,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的实践的启迪。邢媛教授引用总书记的话:“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中,在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要求下,更好的理解、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看清概念的混淆、问题的聚焦,在汪教授的报告中都能得到很好的启迪。

                                                                                 (供稿人:宋琳洁   图片采集:翟睿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