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第126期: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

     11月7日下午,我所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鉴传今研究员,他为我们做了“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学术报告。乔瑞金教授对鉴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主持了本次论坛。

      鉴老师主要围绕马克思、恩格斯三部著作:《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资本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新变化的分析入手,进一步为当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入手、所面临怎样的分歧与差异,以及通过什么方式达到共识,提供研究思路。

627e52604e9c4caba771310d07dc4620.jpg

       首先,我国对《手稿》的理解与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并形成了对“三个马克思的发现”。“第一个马克思”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方式,“第二个马克思”是在苏联科学院对马恩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区分”、“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科学的马克思与人文马克思”的理解,“第三个马克思”基于美国人类学者劳伦斯·克拉德和西里尔·勒维特对马克思的理解。同时,我国学界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从文艺理论研究,包括美的规律、艺术与文艺理论对马克思论述人与动物区别的基础上,形成人可以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基础。(二)从异化理论研究,包括当代世界的生存状况、消费社会之后当代社会的异化存在,人道主义的讨论,以及人道主义与中国当代社会的问题。(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理解,在80年代前后对此有不同理解的变化。最近对《手稿》基本脉络进行了确定,主要体现了从人的问题到经济政治的解放,直至人的全面解放的问题。

7a4f420eb3bb4fc0a2d1dcab57bae3cc.jpg

     鉴老师还对比分析了马克思提出的“人内在尺度的生存”与德国哲学的“内在性”的关联,例如海德格尔的“内在性”、阿伦特的“本真性”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鉴老师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超越“唯物与唯心”二元对立框架,从当代思想的复杂性讨论马克思哲学深层次的问题。

      其次,我国学界对《资本论》的理解。鉴老师认为,克鲁格曼以微观模型取代经济思想,以对经济规律的探寻超越经济本身和经济政策的后果更为重要。马克思以一种关系性的思维方式,探究社会历史如何被建构的。鉴老师以关注现实问题的方式,将《资本论》的富有创建的思想与现实问题的解决关联在一起进行了分析。《资本论》展示了马克思当代思想的灵魂,由此可以进一步思考唯物史观如何在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与演进的问题。

f2ab390d8014485d97db9958989cfa21.jpg

     最后,我国学界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鉴老师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以及不同版本的翻译,置于时代问题的理解中,对“共同体”、“个体”、“集体”、“人民”、“治理”、“管理”进行了基于中国历史的分析。他特别提出了,马克思辩证法的意义,认为辩证法一定要抓住对立概念的边界,同时要抓起中间。

      鉴老师的报告引发了在场师生对此问题的积极讨论。乔老师认为,马恩的学术思想核心主要集中对这三本书的讨论,鉴老师高屋建瓴地对中国学界对马恩思想的学习与研究做出了系统分析,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乔老师特别指出了英国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对马克思思想的关注与理解,将本次论坛再一次推向了高潮。

                                                                                                                      (文字与图片编辑者:马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