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下午,我所会议室召开了第105期马克思主义哲学论坛,乔瑞金教授做了题目为“马克思主义如何改造世界?”第二场报告。主要学术思想如下:
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着重点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其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世界各地的出版过程和一般状况,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传播的整体轮廓、受各种社会现实制约和影响的历史以及现在的出版情况,这些工作构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关键内容;
其二,马克思主义在第二国际时期的修正以及第二国际的死亡;马克思主义在以苏联社会主义为代表的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和衰落的情况,仔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从激发人民革命斗争的科学武器到斯大林主义的教条主义的形成、第三国际的失败和在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逐渐衰落过程,并讨论了这种衰落的原因;
其三,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在西方发达国家马克思主义传播和50年代中叶以后各种新马克思主义兴起的过程、意义和局限性,尤其是设专章讨论了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也分析了卢卡奇、柯尔斯、德拉·沃尔佩、阿尔都塞、萨特、法兰克福学派等思想以及英法德美等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研究的基本情况。需要说明的是,霍布斯鲍姆设专章讨论和介绍了葛兰西思想的产生和影响,并给予很高的地位,这并不是很恰当的;
其四,以历史分期的方式,对从恩格斯逝世到21世纪的100多年中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兴衰变迁过程做了全方位的分析,重点是20世纪。霍布斯鲍姆认为,有三个事实支配了20世纪人们对马克思的看法。第一个事实是那些革命提上日程的国家与那些革命尚未提上日程的国家,宽泛地说就是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化;第二个事实是马克思的遗产自然地分化成两种遗产,即改良主义的遗产和由俄国革命主导的革命遗产。第三个事实是从1914年以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堕入“大灾难时代”,使许多人怀疑资本主义能否复元,为马克思主义的兴盛提供了第一次契机。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兴盛是从1956年以后到1970年代,在批判资本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过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第三次兴盛是本世纪初资本主义的新危机使马克思再一次回到我们的世界。由此得到两个重要结论:每当资本主义处在社会危机之中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问题以及批判精神就会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处于低潮时期,正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其五,马克思主义与世界反法西斯主义的有机结合、与解决全球化和现代性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主题的结合、与人类文明发展中消除重大灾难过程的结合、与第三世界人民争取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的结合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兴衰变迁和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和解决现实人类实践问题的潜能;
其六,马克思主义发展、兴衰变迁和传播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尤其是与青年知识分子的关系是本书讨论的一个特色。霍布斯鲍姆明确指出,正是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传播和创造性地发挥其社会功能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将会有更大的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其七,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科学家有广泛的吸引力,它反映出科学家对机械决定论的不满;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辩证唯物主义把矛盾概念化入到它的方法之中,提供了一条使科学摆脱各种不一致的途径。
令人遗憾的是,霍布斯鲍姆对于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鲜有讨论,这应该是本书的一个败笔,读者对此也应该有明确的意识。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运动结合史,霍布斯鲍姆在本书的第十六章做了集中讨论,但在其他章节中也有穿插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社会革命结合,与工农运动结合,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改变世界的作用。
关于马克思主义辩护史的分析,没有设专章讨论,这一方面的内容往往是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兴衰变迁和传播的过程,穿插做了分析,以引发读者对马克思主义命运的认识和思考。但结论是明确的,即马克思的地位是身后取得的;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马克思遭到了持续的、大规模的、激烈的和思想上绝不可忽视的批评,马克思的地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的;马克思的思想尽管遭到了上百年的集中火力攻击,但是它们仍然幸存了下来,并未陷入严重的问题之中,而在全球的思想领域中,马克思的思想肯定比以前成为更广泛的存在;他的著作和受其启发的著作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得到更广泛的阅读和讨论,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这是越来越明显的事实。
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精神品格
霍布斯鲍姆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考既是实事求是的,又是科学理性的,给人们以深刻的教益。统揽全书,包含了诸多分析和评价,这是最值得读者反复阅读、思考分析和汲取批判的内容。总体来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从实践上看,霍布斯鲍姆认为,没有哪位思想家比马克思更成功地实践了自己的箴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的思想变成了欧洲大多数国家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思想来源,主要是通过列宁和俄国革命,变成了20世纪社会革命的典型国际学说,从中国到秘鲁都受到了相同的欢迎。由于那些认同这些学说的政党和政府取得了胜利,马克思思想的各种版本变成了国家的官方意识形态,在高潮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类生活在这样一些国家中,更不用说成为世界其他地区具有不同规模和重要性的政治运动的意识形态了。
其次,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影响无疑是其最重要的成就。尽管马克思主义具有同样惊人的思想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可能脱离它的政治影响,更不用说马克思主义者对所有人的政治影响了。
第三,从思想吸引力来看,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始终代表着可怕的政治力量,在理论上始终是国际性的理论,因而使它的批评者面临可能具有普遍性的危险和错误;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一种带着严肃思想外表的对现状的革命批判,是最有影响力和占据主导地位的批判;在20世纪末的知识世界中,马克思主义和关于它的争论之所以处于核心地位,是因为它对知识分子具有不同寻常的吸引力。事实上,在所有与现代社会运动有关的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最令人关注的理论,它不仅为政治信念和政治活动提供了最大的空间,而且也为理论讨论和理论阐述提供了最大的场域。
第四,从思想传统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既包含与旧资产阶级(事实上和无产阶级)的理性、科学和进步传统之间的连续性,又包含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这种传统的革命改造,尽管没有留下一个完成了的体系性理论。
第五,从现实性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社会基础的变化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变革,正在取得一致性。马克思主义者不停地探究其创始人思想的不足和不一致,以及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但同时又确信,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从整体上来看为认识和改变世界提供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指南。
第六,从发展趋势来看,尽管马克思主义失去了某种占据支配地位的或具有纽带作用的国际正统的粘合剂,但新的“理论家”在马克思主义内部将会重新出现,这将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壮大;现实已经表明,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与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界限不是变得越来越模糊,而是愈益清晰,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内容已经渗入到主流的学术教育和争论之中,已经转换成一切流行的理论方言,成为真正世界性的话语和思想,已经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愿意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传统,而且愿意重新思考马克思本人的理论,承认马克思主义需要严格的现代化,正在经受各种各样最艰难的挑战,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最深刻的突破。
第七,从思想覆盖面来看,马克思主义者把他们的主要精力投人到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领域中,因而自然地投入到那些与政治活动直接相关的问题上。但同时,在自然科学技术这一巨大而又重要的领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给予了超乎想象的关注。今天,科学、社会事务和政治比以前更紧密地相互交织,马克思主义者也意识到了自身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由此,马克思主义似乎构成了一种全面的、涵括一切的和具启示性的世界观。
第八,从目的诉求来看,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注定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改造的主要主体。马克思主义影响力的提高不仅与全球性的人的解放追求有关联,而且更与20世纪50 年代对意识形态阵地的某种清理联系密切。法西斯主义的失败,自由主义社会批判的意识形态化和虚假性,使之正在退却,而其退位为马克思留下了自由活动的领域。许多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恰恰是因为他们感到需要从根本上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及其内部最明显的不平等和不正义形式,批判那些显然无法接受的政权。
第九,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来看,历史的发展已经表明,马克思最终应该出人意料地回到我们的世界。因为在我们的世界中,资本主义已经让人想起,它的未来之所以遭到了怀疑,不是因为社会革命的威胁,而是因为它的无拘无束的全球运作性质。事实已经证明,对于资本主义的全球运作性质,马克思是一位比自由市场的理性选择和自我纠正机制的信徒更敏锐的指导者。这位思想家的精神实质既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又是对那些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全球化走向的经济学家的批判。基于马克思的思想,人们既必须把经济制度的运作当作历史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终结来进行历史的分析,又必须从一种可能产生改变制度的周期性危机的内在机制,而不是从理想的市场均衡来进行现实的分析。即使在严重的危机期间,“市场”没有为21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任何答案:在追求不可持续的利润过程中,尽管无限制的和日益高科技化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全球的财富,但却牺牲了人类的劳动和全球的自然资源。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无论是单独还是结合起来,都不可能为21世纪的种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现在又是应该认真地对待马克思的时候了。霍布斯鲍姆说,如果说有一位思想家在20世纪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那么,他就是马克思。这或许是对马克思最高的评价。
此次报告是乔教授对上一场“马克思主义如何改造世界?”进一步总结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