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参加“问题与方法:英美政治哲学与大陆政治”第六届政治哲学论坛的学术活动

    2017年4月22日-23日,我所乔瑞金教授、赵瑞林副教授参加了由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哲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以“问题与方法:英美政治哲学与大陆政治哲学研究对话会”为主题的第六届政治哲学论坛。参加会议的20余位专家与学者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央编译局等高校与科研机构。

 

(与会合影)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段忠桥教授在会议的开幕致辞中概述了英美政治哲学范式与大陆政治哲学范式的区别。段忠桥教授指出,英美政治哲学范式更关注平等问题,大陆政治哲学范式则更关注自由问题;前者注重建构,后者更注重批判;前者以规范性研究为重点,后者则偏重描述性研究;前者注重捍卫启蒙运动的成果,后者则批判启蒙运动;前者基于分析哲学的传统,后者则基于后结构主义等多元的方法,等等。

 

(会议现场)

    我所乔瑞金教授分析了英国新左派对右翼政治哲学不屑一顾的原因,他指出左派对右翼学者背离现代文明价值观的“人人生而不平等”的本体论预设深恶痛绝,左派认为右翼关于统治是合理的价值论判断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左派坚决批判右翼不改变传统的认识论立场,左派认为右翼学者把政治哲学仅仅作为一种话语游戏就颠覆了政治哲学的本意。

   

    吉林大学姚大志教授指出,当代美国政治哲学与古代和近代政治哲学相比,在主题和派别两方面存在重要差异,当代美国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正义,而他们之间的争论是内部的派别之争。华东师范大学葛四友教授概括了以分析方法见长的英美政治哲学的六个基本特征,即以一阶问题为核心、清晰明了、论证严密、注重内部批判、强调新颖的区分和推进真理。南京大学蓝江教授指出罗尔斯的原初状态尽管闲搁掉了人们的各种身份和属性,但是却唯独不能闲搁掉人的存在本身,进而他指出原初状态的设置忽视了对“人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解释,即在立约时忽视了“例外状态”的存在。复旦大学王凤才教授诠释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他指出 批判理论的研究重点经历了从否定-交往-承认的转向,当代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减弱,现实性越来越强。清华大学夏莹教授基于政治思想史区分了政治-哲学关系的两种传统,一种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用哲学规划政治制度的传统,一种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的政治学传统,前者成为生命政治的隐形支点,后者则为英美政治哲学研究者继承。夏莹教授指出作为一种行动理论的生命政治虽然总是阐发斗争与构筑革命主体,但是由于在批判世界上游刃有余,却在改造世界上乏善可陈。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冠军教授认为大陆政治哲学的生命政治转向为重新解读政治哲学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且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承认与民主成为一种规范的政治制度是同步的。

 

    与会专家学者从各自专业领域充分阐发了英美政治哲学范式与大陆政治哲学范式在方法论、问题意识和思想传统上的区别,尽管两种政治哲学研究范式存在诸多差异,但是他们指出近年来这两种研究范式也呈现出趋同的可能性。两种政治哲学研究范式之间的碰撞与交锋,不仅有利于两者从对方的思想资源中获取启发,而且对于我们了解当代政治哲学发展的前景与趋势大有裨益。 (参照自哲学RUC